本帖最后由 揚州慢 于 2020-3-12 19:23 編輯
昨天下午,江蘇省教育廳召開了2020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,從去年就開始備受關注的“公民同招”政策定了。同一天,浙江、上海的“公民同招”政策也落地了。 除了同步招生,“民辦學校堅持屬地化管理原則,在學校審批機關的轄地內招生”,這對萬民關注的學區房,有什么影響? 01公民同招、免試入學、電腦派位
3月11日下午,江蘇省教育廳召開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新聞通氣會,發布我省“公民同招”等義務教育入學一攬子政策及解讀。
教育廳發布的《通知》強調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規定要求,尤其是民辦和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方面有了新的變化,小編歸納了一下,主要提出以下措施: 一、加強招生計劃審核,明確由各市、縣(市、區)教育行政部門審核、編制和下達年度招生計劃,學校須嚴格按照計劃招生。2020年開始,全面取消特長生招生。 二、明確學校招生范圍,公辦學校根據劃定的學區招生,民辦學校在審批機關的轄地內招生,原則上不得跨設區市招生。 三、全面實行公民同招,公辦民辦學校同步登記報名、同步招生錄取、同步注冊學籍。招生時間一般安排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,招生時間不得早于5月1日,所有學校不得拒絕或變相拒絕適齡兒童少年報名。
四、嚴格執行免試入學要求,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都不得通過筆試、面試(談)、評測等方式招生,嚴禁以各類競賽證書、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。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,所有報名人員全部實行電腦隨機派位錄取;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計劃數的,一次性全部錄取。 電腦隨機派位招生由審批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,電腦隨機派位錄取須有公證機構參加,全程接受社會監督,派位結果實時向社會公開。 五、嚴格均衡分班,嚴禁設立重點班、快慢班和實驗班等。不得以分層走班等形式變相分快慢班。堅持標準班額辦學,起始年級要按照省定標準班額招生(小學45人/班,初中50人/班)。各地在分配熱點高中指標生計劃時要將民辦初中一并納入考慮。 六、落實特殊群體(隨遷子女,適齡殘疾兒童少年,優撫對象、高層次人才子女等)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。
02公辦、民辦只能二選一
這次招生入學政策的關鍵詞是“公民同招”,在民辦名校普遍掐尖的當下,可謂直擊痛點。在江浙滬的大城市,民辦校風頭大盛,好生源+好老師+好設施形成了良性封閉式循環,強的更強,好的更好,“馬太效應”使教育資源更加不均衡。 公辦民辦學校同步登記報名、同步招生錄取、同步注冊學籍,3個“同步”,基本切斷了民辦校“掐尖”的通道。
很多家長疑惑:如果先報名民辦學校,沒有被錄取,公辦學校還接收嗎?還能上到好學校嗎? 文件里有一句話:公民同招的基本流程和具體步驟由各設區市或縣(市、區)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設定并向社會公布。 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上海的做法可以拿來參考一下: 公辦小學和民辦小學同時接受報名,但只能“二選一”,不得同時填報民辦和公辦。 報名公辦的參加第一批驗證。 報名民辦的可填報兩個志愿,幸運的拿到民辦校錄取通知;未被錄取的,參加公辦校第二批驗證,各區按照“人戶一致優先,同類排序靠后”的原則進行錄取,即沒有被民辦校錄取的孩子會排在同類的最后等待驗證。 簡單來說,“第一志愿”是民辦校但沒被錄取的,會排在“第一志愿”是公辦校的孩子之后。也就是說,公辦校仍是兜底的,保證孩子有學上。
03屬地管理,民辦校也有了“學區”?
但小編還注意到一點,文件規定:民辦學校堅持屬地化管理原則,在學校審批機關的轄地內招生……滿足審批地入學需求后仍有空余學額的,經設區市教育局批準可適當擴大范圍,原則上不得跨設區市招生。要填報民辦校,還要查一查它是哪個教育局批準設立的,自己家在不在這個轄區內。 感覺嗅到了“民辦大學區”的味道。 如果心儀的民辦校是市級教育機關審批的還則罷了,如果是區級的,家長就要小心一些了,“屬地化”到底是看戶口還是房子,或者二者都有?所以,從這方面來說,“學區房”仍然有光環。很多家長也認為,民辦校這么規定,客觀上給它劃定了一個“學區”,像南京的很多名牌民辦校,都是各區努力爭取來的,這樣一來,民辦校也有了“學區房”。 對于公辦校,更多人認為這個政策是個利好,原本搖擺不定的家長會轉而選擇公辦校。 觀點1、搖號政策下,家長對于選擇民辦學校的確定性也相應降低,會有部分家長也因此轉而選擇公辦學校,因此優質公辦學校的學區房會水漲船高。與此同時,對應國際學校的入學培訓機構會在這個政策下,由于是因搖號而確定入學,需求會大大減少。 觀點2、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數的,將隨機派位并由公證機關進行公證。這就形成了極大的不確定性,萬一孩子沒搖上號還是得回戶籍所在地就讀。短期看熱門公辦小學和初中還是緊俏的。
|